每年的11月1日是“世界流感日”
今年的主题是
“控制与应对,包容与韧性”
寒风乍起,落叶添衣
你以为扛一扛就能过去的“普通感冒”
有可能是危及生命的流感
当你遇上新冠和流感“双拼”冬季
又应该如何预防和鉴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流感潜伏期1-4天,平均2天。新冠是由新冠肺炎病毒引起的,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
流感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隐性感染者。
流感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为主,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
新冠的主要传染源是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
新冠的传播途径以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为主,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流感患者出现发热、头痛、肌痛和全身不适,体温可达 39℃-40℃,可有畏寒、寒颤,多伴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常有咽喉痛、干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后不适,颜面潮红,眼结膜充血等。
新冠无症状感染者仅在呼吸道中检测到病毒,不出现症状;与其它毒株相比,奥密克戎毒株感染者症状相对轻,重症较少。具体表现为:上呼吸道的症状较重,咳嗽、咽痛较多;部分患者有发烧症状,以中度发热为主,达38℃;消化道症状比较少,以往是消化道症状(恶心、呕吐、腹泻)较多。
新冠和流感都属于呼吸道传染病,表现出来的发热、咳嗽等临床症状和体征基本一样。新冠轻型、普通型可表现为发热、干咳、咽痛等症状,与流感不易区别;重型、危重型表现为重症肺炎、ARDS和多器官功能障碍,也与重症、危重症流感临床表现类似。应当结合流行病学史和病原学进行二者的鉴别。
“流感”和普通感冒虽然都同属于呼吸道感染,但是二者却有很大差异,不能简单的等同。
很多人把流感当做普通感冒,重视不够,认为忍一忍病就好了。但其实,流感比普通感冒更加“凶险”,尤其是免疫功能低下的人硬扛,身体的抵抗力明显下降,此时就容易感染平时不易感染的细菌导致重症肺炎;流感病毒会破坏身体的重要器官如心脏,导致病毒性心肌炎等。以上均会出现严重并发症,甚至危及生命。
哪些人容易得流感?
长期抽烟的人,这类人群是流感的高危人群。香烟中的尼古丁等有害物质会破坏鼻腔粘膜及纤毛、破坏肺的防御组织。抽烟人群对流感病毒的防御能力比不抽烟的人群要差,更容易得流感。
不注意个人卫生的人,勤洗手、多通风、注意房间消毒,可明显减少感染病毒的机会。
和流感患者密切接触者,流感的治疗最重要的一点是尽早隔离,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流感高发季节减少人群聚集,外出戴口罩,可有效减少流感的发生。
肥胖患者,目前有很多研究都在关注流感与肥胖之间的关系。更多的研究发现肥胖患者更容易出现重症病例。肥胖患者的免疫系统异常,对流感病毒的抵抗能力差,同时肥胖患者多数合并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代谢性疾病,身体代谢功能紊乱,更容易感染流感病毒。
哪些人容易发展为重症?
幼儿(小于5岁,特别是小于2岁),≥65岁的老年人和孕妇;
患有肺部疾病的人群,如: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病等人群;
患有肺病、心脏病、糖尿病和免疫抑制患者(HIV感染或器官移植)。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有效的手段,可以显著降低接种者罹患流感和发生严重并发症的风险。推荐60岁及以上老年人、6月龄至5岁儿童、孕妇、6月龄以下儿童家庭成员和看护人员、慢性病患者和医务人员等人群,每年的9~11月份,每年接种一次即可。
注意个人手部的卫生,用肥皂和水勤洗手,可有效限制流感病毒的播散。肘部咳嗽法:利用肘部遮挡口鼻部,避免污染双手。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如果自己得了流感,应尽可能避免与他人接触,防止传染。
病毒怕阳光中的紫外线、怕洁净、怕干燥,在外界的生存能力很差,在新鲜的空气中病毒会很快丧命。所以无论是学校、幼儿园、办公室或者居家环境中,要经常开窗通风,能够很大程度上降低流感传染的风险。
多吃含维生素C、E的食物,能提高我们的抵抗力。如:西红柿、苹果、草莓、牛奶、鸡蛋等。多吃洋葱和大蒜,它们有一定杀菌消毒功效,可以帮助人体预防流感。多吃白萝卜,因为白萝卜含有有机硫磺化合物和丰富的维生素C(抗氧化)、微量元素锌(能促进食欲提高免疫力)。
经常锻炼,保证睡眠充足可以提高我们的身体抵抗力,抵御病毒的侵袭。